關注兩會| 畜牧領域的熱門提案匯總
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
2021年3月4日 ★ 北京
2021年3月4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多位農牧行業的代表帶來了各自的提案,內容涉及鄉村振興、生物安全、種業發展、飼料產業稅收、病死畜禽處理等多個方面。
在此,興仔為大家就農牧行業的各類提案做一簡要匯總,方便大家了解、學習。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穩定生豬生產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抓好農業生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的要害是種子和耕地。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優良品種選育推廣,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穩定種糧農民補貼,適度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擴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和品質。多措并舉擴大油料生產。發展畜禽水產養殖,穩定生豬生產。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保障農產品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開展糧食節約行動。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我們一定要下力氣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億人的糧食安全。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毫10年打贏種業翻身仗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了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關鍵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要害是種子和耕地。
第一個,我們的種子有基礎。我們的種子在很大程度上,立足國內是能夠滿足的,尤其是在“有沒有、保生存”這個問題上。比如糧食,水稻、小麥兩個最基本的口糧,就完全用的是自主選育品種,而且產量還不低。外資企業占我國種子市場份額只有3%左右,進口種子占全國用種量只有0.1%。我們的種子不像很多方面想象的那樣有那么大的危機。
第二個,有差距。我們有些品種、有些領域和有些環節,跟國外的差距還非常大。剛才我講水稻、小麥問題不大,但是玉米、大豆單產水平目前只有世界先進水平的60%左右。像蔬菜,大家經常吃的甜椒、耐儲番茄等種子從國外進口還比較多。另外,生豬的飼料轉化率、奶牛產奶量,都只有國際先進水平的80%左右。還有白羽肉雞祖代種雞,主要也是靠進口。所以我講,我們確實有差距,但是這些是“好不好、高質量”方面的差距。
第三個,有行動?倳浢鞔_提出,要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我們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打好種業翻身仗行動方案。力求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實現重大突破。具體有這么幾個方面。首先是種質資源,因為沒有種質資源就沒有基礎。目前畜禽種質資源庫正在立項,有兩個方面的好消息可以告訴大家,海洋漁業種質資源庫已經開建。新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今年9月份就能建好,建成后保存能力達到150萬份,位居世界第一。二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原創技術、底盤技術上盡可能突破,爭取把這些技術掌握在我們手上。三是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我們現在的種子企業還存在“小散弱”問題,今后要重振、要規范、要提升。四是抓好海南南繁基地和甘肅、四川等國家種子基地建設。五是管好種子市場,保護好知識產權,尤其要嚴厲打擊套牌侵權行為。
通過這幾方面的努力,我們共同打好種業翻身仗。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建議國家盡快出臺“中國種豬”重大項目研發和推廣后補助政策,以“企業先投入、國家補一半”原則鼓勵種業企業積極投資發展種豬研發、基礎設施、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攻關項目,同時發揮好現代種業國家發展專項基金的作用。對核心育種場、保種場提供非瘟防控用地支持,保障祖代種豬場的生物安全和運營能力,建立真正可商業化推廣、可持續發展的“中國種豬”選育-擴繁-推廣產業體系。
為預防產業“一哄而上、一沖就散”,因資本過熱推動產能嚴重過剩,甚至在下輪豬周期下行沖擊時,出現“還不上貸款就殺母豬、砍豬場”的極端情況,有必要出臺一系列引導政策,規劃好、調控好、儲備好、利用好現有生豬產能。
他建議,一是繼續支持以家庭為核心的中小散戶適度養殖,一方面由國家提供信貸支持,另一方面鼓勵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幫助小散戶加快轉型升級,以緩解原本家庭養殖“小散戶”面臨的壓力,同時幫助農民增收。
二是通過宏觀調控手段,對規;B殖企業設置有梯度的準入資格,預防產能過剩,支持符合行業資質、長期扎根農業、擁有核心技術和高層次人才的企業規;l展。具體可參考農業發達國家對產業的調控經驗,對10萬頭以上規模的養豬企業設置許可證/行業準入制。
三是細化養豬企業的環保準入標準、加快健全環保副產品資源化利用的行業標準、以政策形式規范為防控非瘟新增的產業用地需求。
四是由農業農村部牽頭,聯合相關部門構建打通全產業鏈的產業大數據監測平臺,以科學預測、及時調控投資、產銷、供需關系,以引導理性投資,降低豬周期波動幅度,減少信息滯后帶來的豬周期波動風險。
全國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牧原股份專注推進養殖主業產能擴增的同時,也持續積極融入國家脫貧攻堅戰略。今年兩會上,牧原集團董事長秦英林建言也將圍繞鄉村振興、種豬高質量發展、加快養豬行業智能化升級等方面展開。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牧原將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把養豬產業做成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從糧食-飼料-養豬-屠宰加工產業鏈發力,帶動物流運輸服務業發展,實現鄉村經濟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繼續貢獻力量。同時,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吸納更多優秀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讓農民轉型為新型職業技術工人,F在的養豬行業需要高新人才,讓所有人才充分發揮價值,不僅只是城市能夠留得住大學生,而且能夠讓大學生愿意到農村去,容得下,留得住,在農村廣袤土地上聚力推動鄉村振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推進種業高質量發展,解決中國種豬‘芯片’。中國養豬占世界一半,完全有能力解決國內種豬需求。牧原2020年為行業提供64.3萬能繁母豬,為中國養豬行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此外,還建議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行鄉村振興專項公司債券支持鄉村產業振興,提升其競爭力,壯大其帶農惠農實力,激活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加快成立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引導基金,引導探索鄉村產業發展模式,為鄉村振興打好產業基礎。
全國人大代表、溫氏股份名譽董事長溫鵬程
為開好本次大會,赴京前,溫鵬程與云浮市全國人大代表們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意見,精心準備擬提交大會的建議。在本次大會上,云浮市全國人大代表們重點關注的內容包括:構建新發展格局、康養產業發展、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有效銜接、健全完善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南藥種質庫建設、技能人才培育等。
全國人大代表、溫氏股份副總裁陳瑞愛
建議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農業金融法》的議案”,“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進一步修改的議案”,以及全面落實《生物安全法》、加強網購食品安全監管等擬提出的議案和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正邦集團董事長林印孫
林印孫代表建議國家科技部、農業農村部,統籌種業“卡脖子”技術攻關工作,對民營企業開展的生豬、玉米、大豆等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項目,給予特殊項目政策支持。
第二個建議關注的是增加林地指標保障農業項目落地的問題。在有的農村地區投資農業項目,既不準占用耕地,又遇到林地指標的制約,致使項目難以落地或者需要繳納林地補償費用,增加用地成本。為了保障在鄉村的農業項目順利落地,建議各省林業部門根據當地國土面積構成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林地預算內供應指標。
第三個建議關注打造頭部企業確保產業鏈穩定的問題。破解“卡脖子”瓶頸,穩定國內產業鏈、暢通國內供應鏈,必須培育我國自己的頭部企業,以支撐、推動、引領產業鏈、供應鏈的順暢運行。我建議國家統籌規劃,集中力量,出臺專門政策,實施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選擇、培育一批支撐、引領雙循環的重點企業,幫助頭部企業掌握獨門絕技,成為“專精特新”的行業“小巨人”!
第四個建議是獸用抗生素原料藥供應緊張的問題,建議農業農村部加強獸用抗生素原料藥的政策引導;同一工藝生產的原料藥,在對比人用原料標準的前提下,可以將該部分原料藥在人用標準與獸用標準上實現互通;鼓勵創新,進一步開發動物專用抗生素。
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致公黨省委會主委胡旭晟
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是事關動物疫病防控、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的重要民生事業,具有社會公益屬性,高度依賴政策引導和政府支持。為此,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致公黨省委會主委胡旭晟建議健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
胡旭晟建議,對無害化集中處理進行立法,加大對倒賣偷埋、亂丟亂棄病死畜禽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健全資金補助標準體系,進一步明確其它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補助標準,鼓勵養殖場主動上交病死畜禽,設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報告信息費”,加大資金撥付監管力度,切實為企業運營減輕壓力等等。
同時,還要積極構建專業無害化集中處理為主、大型規模養殖場自行處理為輔的行業發展格局,探索建立硬件投入、工藝技術、防疫體系、管理水平等標準化規范化考評指標體系,推進對現有無害化處理場進行全面考核和評級管理,建立健全按等次確定補助標準和獎懲機制,促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行業優勝劣汰。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院長蔣小松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院長蔣小松建議,國務院組織開展調查研究,盡快盡早出臺《畜禽種業促進條例》,明確畜禽育種發展的相關管理體制、總體目標、指導方針、發展規劃、功能定位、職責職能、投入保障、評價體系和監管措施等方面的內容。從國家層面進一步建立健全畜禽種業發展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促進我國畜禽育種的科學規范和可持續發展。蔣小松說,通過規范管理和完善政策措施,提升畜禽種業地位,加快提高行業集中度和創新合力,形成自主創新體系,推動種業公司向育、繁、推一體化方向發展,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畜禽育種跨國領航企業集團和研發中心,搶占種業創新制高點,全面參與全球畜禽資源的配置,推進我國由畜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向畜禽種業強國邁進,盡早實現“中國畜禽”主要用“中國種”的目標。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農業大學校長吳德
針對提高我國的畜禽種業國際競爭力,吳德提出“3個加”策略。要加強種質資源庫建設,通過建立種質資源數字化共享平臺、活體基因庫、各級育種制種基地等,開展良種動物選育等關鍵環節研究,實現遺傳物質保護。
另外要加大畜禽種業研發投入,建立健全動物種業運行機制,打造以國家政策為導向,以企業運作為方式,以種業為主營業務,實現“政、產、學、研、用”協同發展的規;、高效率育種創新融合體,不斷推動優良種畜研發推廣,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要加快學科、人才、平臺建設,建立以生物技術為核心、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為主要手段的高科技動物種業育繁體系,健全畜禽性能測定體系、遺傳評估體系,完善育種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市場監管和執法力度,鼓勵科研人員積極進行成果轉化、充分參與科研成果推廣,做到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吳德還建議構建“一條例、三層次”的資金保障體系,加大并用實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投入。要盡快頒布《農田建設條例》,實現分區分類指定建設標準和補助標準,讓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確保中央財政、地方預算和社會資金三方投入能夠落實落地。具體而言,中央財政要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承擔更多的支出責任,成為最可靠的資金保障;各級人民政府特別是市、縣兩級地方人民政府要擔起主體責任、支出責任、管護責任,將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列入本級財政年度預算;要鼓勵繼續出臺高標準農田投入政策,引導金融資金、社會資金更多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建議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進行補充解釋,對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鼓勵要求標準仍然定位于“綠色無公害”。建議參考2013年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的修訂,由國家發改委出臺補充解釋,對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鼓勵要求標準仍然定位于“綠色無公害”。如此,才能更加忠于政策制定的初衷,有效落實國家優惠稅收政策,推動西部及海南自貿港飼料企業的持續高質量發展,有力推動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解決。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木華
劉木華在今年的提案中表示,生物發酵飼料推廣應用是減少生豬養殖環境污染、防范非洲豬瘟等重大疫病、提高飼料利用率、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有利于促進畜牧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生物發酵飼料可以使飼料利用率大大提高,既節約了飼料,改善料肉比,還可擴大飼料原料使用范圍。
在推廣生物發酵飼料方面,他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是應提高對生物發酵飼料新技術、新業態的認識水平;
二是順應“禁抗”“無抗”的健康養殖形勢,加快修訂《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引入利于推廣使用發酵飼料的相關內容;
三是研究制定生物發酵飼料相關標準和評價體系;四是出臺生物發酵飼料相關科技成果應用鼓勵措施和資金支持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杜宇新
杜宇新建議,請國家農業農村部牽頭,結合“十四五”規劃綱要,制訂東北民豬種業振業規劃,并組織東北三省設立民豬遺傳資源保護區(目前全國共有地方豬保護區7個,東北尚屬空白)。
請國家科技部牽頭,設立科研專項,加大民豬種質資源研究與創新力度,集中力量、協同攻關,盡快突破瓶頸制約并完善配套技術。請國家有關部門牽頭,設立本土生豬種源保護基金,從進口豬肉稅收中提取一定比例,專項用于本土生豬種源的保護與培育。給予適當政策扶持,引導和支持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東北民豬的保護與開發。杜宇新建議,堅持保種、育種、利用協同,企業、科研、政府協力,共同促進民豬資源的保護、研發與利用,確保我國生豬養殖產業安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美味豬肉的新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
建議中國政府應該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從國家戰略層面聚焦畜禽種業“卡脖子”問題,建立中央和地方財政長期穩定的投入機制,并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各種優勢資源,形成創新合力,力爭通過十年的努力,實現中國從畜牧種源進口國到輸出國的轉變。
具體來說,在制度層面,建立國務院種業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由農業農村部為牽頭單位,統籌研究種業發展政策,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在做好畜禽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的同時,加大對畜禽種質資源保護與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建立持續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形成以國家為主的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局面。
此外,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制定具有國際視野的知識產權戰略,嚴格保護國內種質資源安全,防止資源流失或被竊取。
與此同時,還要加快培育突破性畜禽優良品種。比如,整合全球力量推進聯合育種,重點建立生豬、奶牛、肉牛、肉羊、蛋雞、肉雞等育種聯合體,深入推進畜牧良種聯合攻關,鼓勵種業企業建立海外研發機構、種業基地或并購全球先進的科技型種業企業、研發機構,聯合建立育種研發中心和良種繁育基地,加強境外優異資源引進,擴大新品種、新技術出口,全面提升我國種業自主創新力及國際競爭力。
全國人大代表,普萊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國家獸用藥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田克恭
田克恭始終關注科技創新,他準備的四個建議都和此有關。具體有,“關于進一步加強獸醫領域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建議”,“關于更好發揮獸用疫苗企業三級生物安全防護設施作用的建議”,“關于建立獸藥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的建議”,“關于貫徹上位法精神,修改完善《動物防疫法》配套規章的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通旺農牧集團有限公司機修班班長李樹林
李樹林提出建議:加大對農村生豬散養戶的支持力度。
李樹林說,近年來,我國規;i企開始擴張,標準化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加上“政府環保拆遷豬場”政策的推動,越來越多中小養殖戶正逐步退出。而非洲豬瘟疫情,在倒逼養豬業加快向規;瘶藴驶墦Q代步伐的同時,成了一股讓散戶主動或被動退出生豬養殖業的強大外力。
在李樹林看來,散養戶的無奈退場,不僅減少了生豬的供應量,造成市場肉食品供應緊張,也容易帶來因疫返貧、因豬返貧的困境。
為此,李樹林建議,抓大不放小,支持2000頭以下養殖場發展養殖業,具體建議為:
加強散養農戶的用地保障,允許散養戶以合作入股的形式,集中點狀分布的基本農田、林地,聯建共建適度規模養豬場、發展養豬業。加強財政金融扶持,由政府牽頭設立貸款擔;,并落實好貸款貼息、能繁母豬補貼、適度規模豬場補助等支持政策,擴大抵(質)押品范圍,開展全產業鏈貸款模式。給予農村養豬散戶資金支持。對適度規模養殖戶生豬死亡保險的理賠工作進行統一規范,及時理賠,切實保障農戶利益。加強鄉鎮畜牧獸醫隊伍建設,為農村散養戶提供實用的養殖技術培訓和服務。